“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教授常常说过的一句话。“种子”成为了这个传奇故事的“主角”,钟扬的一生离不开种子,他将自己也奉献给了种子,他就是一位奔走在青藏高原的追梦者。
1984年,他被分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里的重头研究对象是猕猴桃。那时他知道了,如今名满世界的奇异果,其种子的母体,来自中国宜昌农村的20根无人关注的野生猕猴桃枝条。这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深地“种子观”。
这让他瞄准了青藏高原,西藏的植物资源从来没有进行过彻底盘点,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子资源库中,也没有西藏地区的,而这里有着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的种子。
“假设西藏有一百种应对癌症的植物在一百多年后没有了,但在一百多年前我采集过5000粒种子,并且把种子放置在一个罐子里。后人拿出来后,即使只有500粒能成活,50粒能结出种子,这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这就是钟扬的“种子梦”。而这个梦,一追就是16年。
2001年,钟扬主动请缨来到这片土地,寻找青藏高原上生物进化的轨迹。然而,要盘点清楚这些生物“家底”却并非易事,仅收集种子样本一项,一年就至少要收集600个,而且每一个样本都要收集5000颗种子,不同的样本种群所在地相隔的直线距离还不能少于50公里。按此计算,钟扬一年至少要行走3万公里。
如何收集种子?钟扬曾开玩笑说,最简单的是蒲公英,“随手抓一颗蒲公英,就有大约200颗种子。最麻烦的是椰子,8000颗种子的话,需要数辆卡车才能拖回来,这才算收集了一种植物的种子。”
而这个过程,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又是怎样?从藏北到藏南,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在林芝、日喀则,在那曲、阿里,哪里有需要寻找的种子,哪里就有他带队的身影。医学上常见的18种高原反应,每次上西藏,他都会碰上一两种,心跳甚至慢至每分钟44跳。
钟扬在生前曾经这样说过:“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种子观+种子梦”正是钟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表现。追忆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在他没走完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将他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传承的精神。追忆钟扬,不代表我们需要和他做一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承他的精神。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粒像他一样的“种子”,这才是我们追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