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贫困户要实现脱贫,贫困村要实现销号,贫困县要实现摘帽。中央已经吹响了“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党员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下农村基层,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村、智慧富农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可持续的智力支持。
我是投身农村脱贫事业中的基层党员干部中的一员,结对联系的是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作为一名选调生,服务乡民、扶贫攻坚,正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找准一个路子、教会一个法子”,才能拔掉农村穷根子,守好农业生命线。从走出大学校门扎根农村基层的那一刻起,我始终不忘初心,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为清泉村因地施策、精准脱贫寻良方、辟新路,努力掀开清泉村脱贫崭新篇章。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实施绿色兴农工程
长久以来,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单一地向黄土地要生计、讨活路的传统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的孕育和成长。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绿色兴农工程,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局的一条有效路子。
清泉村天蓝、地绿、水净,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史人文源远流长。这是一块尚未开垦的致富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文资源就是财富宝库。“五水共治”“生态乡村”给清泉村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红利,更是致富蓝海。以我省发展旅游经济为抓手,以县际经济转型发展为契机,清泉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努力做好做优做大服务产业,在这个方面做大文章、做足文章、做深文章、做好文章,不仅带进旅游的“人”,更带出清泉村的“名”,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清泉村的发展进程,以绿色经济拓宽群众小康路。
推动一体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互联互通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村。城市不仅是反哺农村的推手,更是农村发展的广阔腹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吸纳更多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定居,同时吸纳更多城市人口到农村休闲居住,增强农村活力。进城有进城的好,下乡有下乡的乐,这样就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依存的城乡一体化生产生活格局。
清泉村交通便利,东邻长台,西近贺村,南毗石门,北接虎山。浙闽赣三省交界,黄衢南高速掠村而过,48省道、46省道在此纵横交错,动车两小时可抵达杭州、温州、宁波。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清泉村“睁眼看世界”的一个广阔窗口,更是促进清泉村和邻际城镇进一步融合,提升自身发展的有力引擎。我们着力将清泉村打造成城镇延伸发展的未来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大力创造农民进城的机会,同时依托清泉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吸纳更多的邻际城镇人口向清泉村汇聚,大力推动清泉村与城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荣,通过“传帮带”式的互助合作促进清泉村村民脱贫致富。
发展乡村智慧物流 推动农村引入走出
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硬质化的水泥路和隐形的互联网之路,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现有农村产品“走出去”,吸引外面先进技术“走进来”。突破信息基础设施等“硬瓶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分享经济成长,能够为农村人口脱贫打开一条新路子。
我们着力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努力将清泉村的物流体系做快、做大、做强。经多方推动,清泉村现有快递网点6家,现代物流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入驻企业和广大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日趋便捷的信息网络,让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开始“活络筋骨”——村里的农产品逐渐走出去,外面的工业品成批走进来。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大拉动了清泉村消费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清泉村的现代经济发展。接下来,我们着力在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上下功夫,进一步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丰富城市供应,一举多得,实现清泉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农村的脱贫致富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在“十三五”规划纵深推进之际,如何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厚植农业发展优势,补齐农民致富短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农民,是摆在广大扎根基层的选调生干部面前的一个深刻课题。只有打好发展组合拳,才能走出脱贫新路子。选调生以智慧“驻”村,将为农村脱贫攻坚注入具有持续后劲的强心针和促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