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城乡规划师 >> 相关知识 >> 复习辅导 >> 2019年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一节

2019年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一节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19年6月4日 ]  【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和交通转换空间(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

  二、公共建筑的交通组织

  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交通转换(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

  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

  水平交通空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有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和通廊。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的过道等。

  2.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形式。

  (1)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2)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3)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台数不应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4)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坡度较为平缓,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000人。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3.交通转换(枢纽)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三、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空间的“主”与“次”。

  2.空间的“闹”与“静”。

  3.空间的“内”与“外”。

  【真题】(2011)下列关子建筑中交通空间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A.交通空间不能兼有其他功能

  B.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的开启方向无关

  C.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有关

  D.走道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无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通道的宽度与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四、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方式

特点

平面组织方式

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

立体组织方式

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拿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

  2.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中的又一问题,尤其对人流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

  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应试考生应熟悉并掌握人流聚集、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如火车站、飞机场、剧院等建筑。

  【真题】(2011)下列哪类建筑人流疏散一般兼有集中疏散和连续疏散两种类型( )。

  A.医院

  B.教学楼、展览馆

  C.剧院、体育馆

  D.工厂、旅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

  五、公共建筑的群体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

  (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1)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分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形式。

  (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是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

  六、公共建筑的防灾要求

  五大灾种:地震、火、风、洪水、地质

  1.防灾原则

  1)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总方针,提高防灾能力。

  2)我国城市的防洪任务是,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占城市总数的5%;非农人口在150万~50万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200~100年一遇;非农人口在50万~20万之间的中等城市,标准为100年一遇,非农人口在20万以下的,标准为50年一遇。

  3)考虑台风和寒潮及雷暴大风作用,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以50年为重现期的标准设防;对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设防标准应提高到100年一遇。

  4)现阶段我国地震区的城市建筑物均应按照《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所规定的建筑物重要性等级来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

  【真题】(2011)当前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基准为( )。

  A.30年

  B.50年

  C.70年

  D.90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阶段我国地震区的城市建筑物均应按照《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所规定的建筑物重要性等级来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

  2.技术措施

  1)根据重要性提出合理的设防标准;

  2)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制订灾后评估及恢复重建;

  3)逐步推广应用抗震抗风技术;

  4)严格执行防火标准;

  5)重视城市地下空间建筑规划和防灾设计,考虑灾害发生时进行紧急求援和疏散避难的设施建设;

  6)村镇建筑因地制宜,利于防灾,便于灾后重建;

  7)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建筑物进行综合防灾管理,将防灾管理提高到动态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先进水平。

试题来源:[2019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焚题库]

 注册城乡规划师历年考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注册城乡规划师培训:教材精讲+摸底测评+提分密卷

 还有其他报名问题需要咨询老师,可以加入城乡规划师考试交流群:686502693城乡规划师考试 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

纠错评论责编:2662816714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