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城乡规划师 >> 相关知识 >> 复习辅导 >> 2017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24讲讲义

2017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24讲讲义

中华考试网  [ 2017年5月25日 ]  【

  城镇体系4——核心一边缘理论

  (四)熟悉核心一边缘理论

  1.生长极理论

  生长极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仪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根据普劳克斯的观点,生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所谓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

  2.核心一边缘模式

  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了主导工业或发动型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称这种影响区为边缘区。核心与边缘间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向主要是核心向更高层次核心的联系和从边缘区得到原料等,后向是核心向边缘提供商品、信息、技术等。通过两种联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

  城镇体系5-6

  (五)了解网络城市理论

  当以前相互独立但功能存在潜在互补的两个或更多城市在快速交通和通信设施支撑下,争取合作并增加机会经济,网络城市由此应运而生。网络城市利用了城市规模在单中心形态下产生的不经济,它们独有的多中心结构和弹性功能形成了垄断优势。

  (六)熟悉城镇体系演化与组织结构模式

  城镇体系指的是在—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巾,由不同职能分工服务的职能,叫作城市的辅助职能、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1.城镇体系演化规律

  城镇体系演化规律是由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的封闭式循环为特征),经过极核发展阶段(以极核发展为特征)和扩散阶段(以极核城市向外扩散为特征),最后进入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

  2.城镇体系组织结构模式

  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是指组成城镇体系的各城镇的规模、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以及体系内的生长点(指发展最快的城镇)位置。西蒙斯(J·W. Simmons)将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归结为前缘带商业模式、原材料出口模式、工业专门化模式和社会变动模式四种。

  城市地理研究方法

  七、城市地理研究方法

  (一)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方法主要有极点法、等高线法、网络法、相互作用法、密度法、“地域等级体系”法、“栅格”法和系统动力学法。

  (二)了解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景观分析方法、城市填图方法、社会地区研究方法以及因子生态分析方法等。

  应试者应阅读以下方面的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相关内容。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