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辅导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灯下漫笔》

来源:考试网  [ 2014年12月11日 ]  【

  《灯下漫笔》

  鲁迅

  1.作冢作品

  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坟》,是针对当时复古思潮的一篇文艺性论文。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l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创者。鲁迅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短篇小说集3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1部(《野草》),散文集l部(《朝花夕拾》)。其中,杂文集就有16部,如《坟》《南腔北调集》等。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是从民族心理角度来剖析历史,揭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实际上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如何运用巧妙的统治术,即先“将人不当人”,然后“给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要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其统治。作者指出正是封建专制的愚民统治造成了百姓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而这种心理也使得百姓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于是作者号召青年不要上复古主义者的当,要向前看,去开创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第二部分是从民族文化角度揭露中国黑暗落后的现状,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所谓中国的“固有文明”实为用中国人的“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给殖民者不断奉献“人肉筵席”是封建统治阶级卖国投降“同化”政策所致;所谓的中国就是安排这一筵席的厨房。帝国主义者称赞中国“固有文明”是出于反对中国现代化的用心。于是作者再次号召青年“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才能创造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本文两部分是并列结构,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开创新时代的思想。第一部分是剖析历史,揭示问题的根源,第二部分是对现状的揭露和批判。第一部分剖析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认清现状,明确其选择。而对现状的揭露也是更清楚地理解历史。前一部分是采用古今对比,后一部分是中外对照,两部分在结尾处都提出了创建“第三样时代”的号召,突出本文的主旨。

  3.三种时代的内涵

  本文揭示了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这两个时代里,中国百姓是处于被封建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奴役的奴隶地位的。作者对这两个时代是持否定态度的。而“第三样时代”指的应该是不同于前两个时代的新时代:人民将不安于奴隶的地位,起而反抗,推翻旧制度,争取到做“真正的人”的地位,主宰自己的命运,真正当家做主。

  4.青年的使命

  本文两次提出了“现在青年的使命”,其具体内涵是号召青年要向前看,要勇往直前,推翻旧社会,创建一个勃勃向上的、过去从未有过的崭新时代。

  5.形象化的手法

  本文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法,以形象性、文艺性与高度的理论概括相结合来说理论事。作者在议论和说理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法,善于运用形象性、文艺性与高度的理论概括相结合的方法。如他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形象地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殊享受和权利,比作统治者用子女玉帛做成的“人肉筵席”,把旧中国比作安排这一筵席的厨房。运用这些贴切、生动的形象化比喻可以将事物的本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令人触目惊心。

  6.修辞方法

  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议论的气势和讽刺性。如作者把中国几千年的“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比作是给洋人享用的“人肉筵席”,对中国固有文明的讽刺十分尖锐。此外作者还运用排比结合反语来说理议事,如“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反语如“古人的良法美意”“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等。这些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议论的气势和讽刺性。

责编:dairuyi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