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B )
A.18世纪90年代初期
B.19世纪40年代中期
C.19世纪70年代末期
D.19世纪80年代中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D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
A.客观实在性
B.不可逆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D )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B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2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D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入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D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7.社会存在是指 (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8.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 A )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29.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A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C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