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键知识点
(一)“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是指根据建设工程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分析工具和方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设计参数、方案,或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完成相关技术文件的工作过程。
(二)性能化设计评估的适用范围
可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有严禁规定的
·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工程项目无特殊使用功能的。
(三)从事性能化设计评估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办公地点。
2.法定代表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
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少于8人,其中性能化设计评估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人,建筑防火、消防给水、防烟排烟、消防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各不少于1人。
4.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不少于5年。
5.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时在两家及以上从事性能化设计评估的单位聘用。
6.具有满足性能化设计评估需要的计算软件及计算设备。
7.不从事影响性能化设计评估工作公正性的业务。
(四)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基本程序
(五)火灾场景的确定
火灾场景的设计,应当考虑如下内容:
1.火灾场景的确定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如火灾发生在疏散出口附近并令该疏散出口不可利用、自动灭火系统或排烟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失效等。
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一般为最有可能发生,但火灾危害不一定最大;或者火灾危害大,但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火灾场景。
2.火灾场景必须能描述火灾引燃、增长和受控火灾的特征以及烟气和火势蔓延的可能途径、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所有灭火设施的作用、每一个火灾场景的可能后果。
火灾场景的设计,应当考虑如下内容:
3.在设计火灾场景时,应指定设定火源在建筑物内的位置及着火房间的空间几何特征,例如火源是在房间中央、墙边、墙角还是门边等以及空间高度、开间面积和几何形状等。
4.疏散场景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的功能及其内部的设备情况、人员类型等因素,反映可能的火灾场景而对影响人员疏散过程的人员条件及环境条件。
5.确定可能火灾场景可采用下述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危害指数、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六)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确定方法
在设定火灾时,一般不考虑火灾的引燃阶段、衰退阶段,而主要考虑火灾的增长阶段及全面发展阶段。
对于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可根据建筑物内的空间特征和可燃物特性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MRFC火灾模型。
按叠加原理确定火灾增长的模型。
1.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确定方法(t2火灾模型)
可燃材料 |
火焰蔓延分级 |
(kJ/s3) |
MW时的时间(s) |
没有注明 |
缓慢 |
0.0029 |
600 |
无棉制品聚酯床垫 |
中等 |
0.0117 |
300 |
塑料泡沫堆积的木板 装满邮件的邮袋 |
快速 |
0.0469 |
150 |
甲醇 |
极快 |
0.1876 |
75 |
2.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确定方法(MRFC模型)
MRFC模型是火灾与烟气在建筑物内蔓延的多室区域模拟软件。
该软件中运用可燃物火焰蔓延速度及其燃烧特性参数计算热释放速率如下公式:
3.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确定方法(热释放速率曲线叠加模型)
当房间内某可燃物着火后,会因火源和热烟气层的热辐射作用,而在一定时间内引燃其周围可燃物,使热释放速率增长。此时的热释放速率应为原着火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和被引燃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的叠加。
距火源中心距离为R处所接收到的火源辐射热流量和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关系如下公式:
邻近可燃物与火源中心的距离可按右侧公式计算:R=r+L
(七)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针对室内步行街采取以下相应消防措施:
1.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步行街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应小于本规范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且可开启门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外墙面积的一半。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3.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
4.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其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并宜采用实体墙,其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当采用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包括门、窗)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相邻商铺之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
当步行街两侧的建筑为多个楼层时,每层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商铺均应设置防止火灾竖向蔓延的措施;设置回廊或挑檐时,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2m;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在上部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步行街上部各层楼板的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宜均匀布置;
5.步行街两侧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应靠外墙设置并宜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直通至步行街;首层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内任一点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步行街两侧建筑二层及以上各层商铺的疏散门至该层最近疏散楼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7.5m;
6.步行街的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步行街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7.步行街的顶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6.0m,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且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常闭式自然排烟设施应能在火灾时手动和自动开启;
8.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应每隔30m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9.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内外均应设置疏散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