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效仿,不存在核心的创新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支撑不足,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进度和技术含量。银行业的数据集中应用程度不够,虽然主要的业务操作都实现了电子化,但各项业务系统大部分还处于分离状态,不同种类的业务使用不同的系统,兼容性不够。
3.创新效率不高,不仅创新品种少、规模也小、收益也低。同时内地与沿海相比来说,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业务创新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市场调研,论证工作也经常流于形式,创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创新业务的营销也相对滞后,重视推出创新业务,而对于其营销则不太重视,这就导致了创新业务的低收益。
七、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根据资金的运用和来源,可以将商业银行业务划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大业务。而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混业经营化、电子化等趋势,这三类业务的创新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商业银行开展的还有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也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益。
1.负债业务的创新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从增强负债业务能力、强化差别定价能力和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等出发,不断加强负债产品品种和功能的创新。
首先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传统的负债业务进行创新,各家银行在大力改革经营机制、风险控制、薪酬体制的同时,逐步将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引入传统业务,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资产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集中体现在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创新上,如住宅权益贷款、金融期货和期权等。贷款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投资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
一是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针对企业发展现状,推出新的贷款方式,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三是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和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担保来加强风险的控制。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主要是指证券投资业务,即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随着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趋势的不断增加,投资证券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成为仅次于贷款的资产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商业银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以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改变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使中间业务成为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战略,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要针对于中间业务的隐蔽性、层次性、风险程度难以准确计量等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中间业务的创新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贷款承诺、贷款出售、银行保函、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信托业务创新和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等众多内容。
4.资产证券化的创新
资产证券化是拥有资产的经济主体,直接以现存的资产为基础,按照特有的融资结构,通过信用变形(将原始资产变形为证券资产)进行融资的多环节交易过程。它与传统的证券融资相比,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低成本、结构性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融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手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整个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从而有人把危机的根源归结于金融创新,并因此而放弃创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此否定了资产证券化,不能因噎废食,只有权衡好资产证券化中的效益和风险,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是非常有利的,面对资产证券化,数据挖掘的处理结果就成了商业银行管理层做决定的重要依据。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