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考试网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资格中级 >> 公司信贷 >> 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2018中级银行从业公司信贷章节讲义:第十二章第一节

来源:考试网  [2018年6月10日]  【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第一节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一、贷款分类的含义和标准

  1.贷款分类的含义

  贷款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2.贷款分类标准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商业银行可按贷款风险程度的高低至少将银行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标准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具体来说,我国银行业对于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

  (1)正常贷款。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贷款。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贷款。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贷款。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定的损失。

  (5)损失贷款。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贷款分类的目标

  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1.提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2.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三、贷款分类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重要性原则。

  4.审慎性原则。

  四、贷款分类的考虑因素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2.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3.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4.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5.贷款的担保;

  6.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7.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五、贷款分类的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在贷款分类中应当做到:

  1.制定和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或业务操作流程。

  2.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3.保证信贷资产分类人员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

  4.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保证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

  5.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连续、可靠。

  6.高级管理层要对贷款分类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7.应至少每季度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

  8.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

  9.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信贷资产分类政策、程序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将结果向上级行或董事会作出书面汇报,并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

  10.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贷款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方法,但不得低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与该指引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11.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进行报备。

  12.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包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也应根据资产的净值、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债务人的信用评级情况和担保情况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13.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贷款分类的数据资料。

  14.应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核销贷款损失。

  15.应依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披露贷款分类方法、程序、结果及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核销等信息。

  六、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风险分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它对于加强银行业监管和不良贷款处置、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2.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

  3.贷款分类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金融监管的需要

  4.贷款分类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的需要

  七、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按照历史成本法,银行贷款资产的总额就是当前未偿还的贷款总额。其优点是:客观和便于核查。

  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①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②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

  2.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是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若完全实行市场价值法,收入即代表净资产在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因此,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它不必对成本进行摊销。

  市场价值法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银行可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其资产定值,而不必等到资产出售时才能知道净资产的状况。

  市场价值法的缺陷。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其次,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市场价值法不能广泛用来对贷款定值。

  3.净现值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得到承认。

  贷款的利率和贴现率是决定贷款净现值的重要因素,而贴现率的确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净现值法较理想,但难以在银行中广泛应用。

  4.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是指在非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双方自愿商定的价格而判定的价值;若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在无市价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所能获得的信息,按风险原则对贷款价值做出的判断,就是公允价值法的运用。

  风险分类法主要依据的就是公允价值法。

责编:Eve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