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
二、金融基础知识
本节要求:
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基本内容;
熟悉货币政策的内容、目标、原理及传导机制;
了解并掌握利息及利率的内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
掌握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内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考题:金融基础 |
知识点一、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
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知识点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知识点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2.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贮藏手段
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
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
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突破了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二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一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消极作用表现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存在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可能性。
知识点四、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利率水平
利息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
(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
信用货币制度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
信用制度发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结算减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数量,从而使货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完善,增加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形式,人们的资产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就会减少
(5)汇率
当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贬值时,对外币需求增加,对本国货币需求就减少。反之,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对外币需求减少,对本国货币需求就增加。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时,会减少货币持有,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7)其他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
(二)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存款准备金(rd):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影响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调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2)现金漏损率(c)
在存款派生过程中,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3)超额准备金率(e)
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留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贷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削弱。
(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
货币创造乘数K
K=1/(rd+c+e+rt*t)
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